8月8日,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(來賓至都安段)大羅高架特大橋左幅順利貫通,正式進入橋面系施工階段。
大羅高架特大橋全橋長5988.5米,是來都高速關鍵控制性工程“七隧八橋一樞紐”之一,也是廣西區內在建高速公路最長簡支轉連續梁橋。該類型橋梁具有結構整體性好,行車舒適度高,所需支座數量少,跨中正彎矩減小從而減少材料用量等優勢。大橋沿山腳及紅水河河道邊修建,來都高速秉承“和河共生 水青路綠,創建‘雙帶’來都”的建設理念,致力于打造綠色環保,生態和諧的高品質公路。在施工過程中,始終踐行環保施工理念,避免施工污染河水,施工后及時進行生態恢復;采用集中排水系統,并在出水口處設置事故應急池、沉砂池及油水分離池,用以攔截及暫時存蓄沙石、油污、?;返?,以免污染水質。
大橋自開工以來,面臨諸多施工難點。該橋位沿紅水河岸和山坡二級路之間的狹長走廊帶,地處喀斯特地區,溶巖發育,溶洞多,地形地貌復雜,施工組織受限條件多,沿線施工場地狹窄,涉路施工點多,施工工期緊張。全橋共149跨,1172片預制箱梁,且橋頭部位緊接5.2km龍灣2#隧道,無路基段設置預制場。
為保證施工順利推進,來都高速多措并舉,一是精心組織,指揮部指導項目部周密部署,施工前貫徹落實班前教育,筑牢施工安全防線,同時多次邀請路政、交警等相關部門到現場指導工作,采用設置隔離柵和防拋網隔離施工區域,占道時對車流進行超前有序的引導等方式,保障涉路施工及交通安全;二是黨建引領,以“新發展先鋒+‘雙帶’來都”黨建品牌為依托,發揚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的模范力量,堅守一線,緊盯關鍵環節,助力項目提質增效;三是科技創新,通過引入蓋梁骨架自動焊生產線、梁場整體式液壓模板系統等新工藝、新設備,大大提高生產效率,在線內、線外設置3個預制梁場,采用跨墩龍門吊單幅架梁+汽車吊轉全幅架梁的形式架梁,打通首尾架梁雙通道,減少架梁工期。采用60米鋼箱梁陸地拼裝+橫向滑移技術,打通大橋建設“堵點”,進一步加快架梁進度。(通訊員:張彬琳/文 陳思靜/圖)
貫通儀式現場 大羅高架特大橋全景圖 |